• 登录
社交账号登录
首页 > 解决方案 > 岩土监测

基坑在线监测

1 监测内容

基坑施工的主要影响范围如下表格:

基坑工程影响区

 

主要影响区

基坑周边0.7HH·tan(45°-timeφ/2)

次要影响区

基坑周边0.7H-(2.0~3.0)H

tan(45°-timeφ/2)-2.0~3.0H范围内

可能影响区

基坑周边(2.0~3.0)H范围外

2 监测方案

监测方案示意图如下:

基坑监测(图1)

具体监测方案如下列表格:

 

监测内容

监测仪器

测点布置

支护桩(墙)竖向位移

水准仪

监测水平不宜大于20m,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宜少于3个,围护墙顶布置,水平竖向点位共用

支护桩(墙)体水平位移

测斜仪

10-20米布置一处,每边不宜少于一个围护墙体内、土体内布置

锚杆拉力

锚索计

基坑每边中部、阳角处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段宜布置监测点

支撑轴力

轴力计

支撑端部

地下水位

孔隙水压计

基坑内地下水位,宜布置在基坑中央和两相邻降水井的中间部位;

基坑外地下水位沿基坑周边建筑物、管线两者间以20-50米间距布设

地表沉降

水准仪

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、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

立柱沉降

水准仪

布置在基坑中部、多根支撑交汇处、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上

重点监测项目:

对重点区域的围护桩水平位移进行自动化监测,如基坑阳角、土质发生突变区域等;对支撑轴力、锚索轴力、围护桩后土体压力进行自动化监测,节省人力物力;对部分地下水位进行自动化监测。

监测项目

位置或监测对象

测试元件

测点布置

围护桩体水平位移

重点区域围护结构内(基坑阳角或地质突变处)

测斜管测斜仪

孔间距20~40米米

支撑轴力、锚索轴力、围护桩后土体压力

支撑,锚索端部

轴力计应变计

不少于每层锚杆数量的1%~3%,且不应少于3根且测点在竖向保持一致1%~3%,且不应少于3根且测点在竖向保持一致

地下水位

基坑周边(部分地下水位进行自动化监测)

水位管水位计

孔间距15~25,临河范围加密15~25,临河范围加密

3 系统优势

Ø  24小时实时监测:通过对支护结构、地表沉降、围护桩倾斜等实时在线监测,实时掌握建筑基坑的结构变化。报表推送:监测结果实时显示发布,定期将监测报表推送给用户。

Ø  多重分级预警:建立三级报警机制,当检测数据异常时,第一时间以短信、传真、广播等形式通知用户,实现综合预警功能。

Ø  应急预案处理:从专家系统中直接提取相应处理方法,及时采取人员介入、封锁道路等措施,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。

Ø  结构趋势分析:通过对基坑施工期的监测数据分析与安全评价,可实现结构稳定性趋势分析。

Ø  历史资料存储:监测数据的存储,为今后同类工程设计、施工提供类比依据。

4 监测依据

1)工程有关勘察设计资料和招标文件;

2)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》(GB50308-2008);

3)《城市测量规范》(CJJ/T8-2011);

4)《新建铁路工程测量技术规范》(TB10101-2009);

5)《工程测量规范》(GB50026-2007);

6)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》(JGJ8-2007);

7)《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》(JGJ120-2012);

8)《国家一、二等水准测量规范》(GB/T12897-2006);

9)《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(GB50299-2003);

10)《建设事业部安全质量管理细则》;

11)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(GB50007-2011);

12)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》(GB 50911-2013);

13)《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》GB50497-2009

14)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技术规范;